教学动态|代云芳助理教授《西方文化元典(二)》教学观摩课回顾

教学动态|代云芳助理教授《西方文化元典(二)》教学观摩课回顾

Body

2025年3月26日下午,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顺利开展代云芳助理教授《西方文化元典(二)》教学观摩课活动。

代老师主讲莎士比亚戏剧《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通过戏剧背景的溯源、人物形象的解读、情节矛盾的剖析来为同学们呈现莎士比亚喜剧的创作特点及主题思想,带领大家进一步了解莎士比亚这位“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1、莎士比亚创作中有关立法的问题

课堂伊始,同学们以辩论赛的形式对上节课的内容作出思考和回应,即法律的制定应该反映理想中的人物的行为模范还是实际上大部分人类的行为模式(Should the laws of community reflect its stringent ideals or actual behavior of most its members)?

正、反双方辩手分别从“理想”与“理念”概念的异同,新的领域需要理论先行和立法成本、执法成本等角度阐释各自观点,辩手们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在场听众的喝彩。接着莎士比亚创作中有关立法的话题,代老师引出了本堂课的新对象《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

 

2、《无事生非》

代老师首先借助此剧在英国国家剧院演出的预告片让同学们直观感受戏剧内容,继而引入对于《无事生非》背景信息的介绍,其中提及莎士比亚的多线叙事,指出这部戏剧以“欺骗”为核心,叙事线索有两条:善意的欺骗和恶意的欺骗。

代老师谈到,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莎士比亚都在具体的人物名字上做了文章,这些人物的名字暗示了戏剧情节的走向,如Benedick与Beatrice可以解读为he is to be blessed、she who blesses,莎士比亚在戏剧文本中将这对爱侣的关系以欢喜冤家的形式表现出来——一方面,他们鄙夷对方,另一方面疯狂地坠入爱河。

Image removed.

 

3、莎士比亚的台词

此后,代老师指出,从莎士比亚的台词出发,我们还可以深入探讨一系列严肃的主题,有关贞洁与性别、权力与政治、信任与背叛……这些主题共同编织出莎士比亚的悲、喜剧作品,莎士比亚因此拥有无尽的话题,成为西方文学的灵魂。

最后,代老师以戏剧隐喻现实人生,鼓励大家永远要葆有爱与正义的信念,在完整的自我中享受当下、期待未来,这也是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带给世界最珍贵的遗产:let me be that I am, and seek not to alter me。

课堂接近尾声,代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新的思考题,如何翻译剧中台词“speak low, if you speak love?”她期待在下节课听到大家对于这句台词的不同解读。

 

一直以来,中文系(珠海)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着力打造多维、活跃、智慧、高效的优质课堂。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我系将进一步深化课堂体制改革,以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生发为核心,通过观摩课形式不断推进优秀教师的培养工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风采搭建互学共进的平台。